聚智堂1對1輔導,全方位解決各類問題
過分偏科 基礎薄弱
查漏補缺
學習盲目
苦學無效
知識生疏
貪玩厭學
粗心大意
思維呆板
眼高手低
情緒波動
上課走神
過分偏科
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,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,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,這種情況可以稱為"偏科"。其實偏科也是一種正常現象,并不可怕,同學們對各門課程的興趣不同,投入的精力不同,各科的成績難免存在差別。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初中,這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、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。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,如果得不到及時引導,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,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,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。
問題表現:
1、一科突出,其他平平。
2、文科或理科突出,另一方面較弱。
3、一科較弱,其他都較強。
原因分析:
1、受教師影響,喪失對這一學科學好的信心,導致惡性循環。
2、家長的愛好以及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。
3、學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。
解決方案:
1、正確認識障礙,排解不愉悅的心理體驗。
2、激發"弱科"興趣,鍛煉學習意志。
3、發揮"強科"之長,以長促長,取長補短。
基礎薄弱
學習是一個持續、連貫的過程。每天的學習都需要按照一個合理的順序進行,每個科目的學習更要具有前后連貫性。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好,必定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,從而導致學習節奏的混亂,最后導致知識消化不良。對于前面已經學過的知識還沒掌握好,老師再講新的知識,自然就會聽不懂了。結果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,新的內容又紛至沓來,從而陷入“一步慢導致步步慢”的惡性循環。
問題表現:
1、對學過的知識一知半解,背誦、記憶時出錯率多。?
2、上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,看似聽懂了,過幾天后一問三不知。?
3、經常需要翻書查看例題和知識點,做題和考試磕磕絆絆。
原因分析:
1、沒有預習的習慣,對即將學習的內容一無所知,只能被動地聽課。?
2、不會鞏固復習,對學過的知識消化不良,造成基礎越來越不牢固。?
3、不重視平時的作業和練習,導致學習基礎越來越差。?
4、不會運用學習工具,學習方式生硬、呆板,導致掌握的知識零散。
解決方案:
1、學會預習,專心聽講,變被動為主動。?
2、趁熱打鐵,及時復習,鞏固已學知識。?
3、認真作業,強化訓練,溫故而知新。?
4、活學活用,提高效率,步步為贏。
查漏補缺
學習是一個“溫故而知新”的過程,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,有效地復習能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,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,使學習能力得到新的提升。小知識點的遺漏,可能暫時不會出現大的問題,但日積月累,便會造成知識的盲點盲區。當面對綜合問題時,會發現一個點的遺失,將導致整個知識系統的不完整,嚴重影響整體成績的提高。如果不及時查漏補缺,在學習新知識時,必然會出現遇瓶頸而不知其癥結所在的情況。
問題表現:
1、基礎不牢,知識點掌握不清。
2、學習遇到未知瓶頸,無從下手。
3、知識脈絡混亂不清,概念混淆。
原因分析:
1、學習時粗心大意,忽略小知識點。
2、課堂上教師照顧大多數進度,跟不上老師節奏。
3、課后沒有機會或者忘記提問以及時解決問題。
4、新知識不注重溫故知新,出現記憶性錯誤。
解決方案:
1、調整學習態度,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2、系統檢測學習漏洞,及時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。
3、注重舊知識重溫習,勤練習,形成系統化知識體系。
學習盲目
這類孩子往往是沒有別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的“乖孩子”。從小在家長的權威中長大。家長讓學什么就學什么,讓干什么就干什么,從不違抗。漸漸不知道該如何計劃自己的學習,感覺學習只是完成學校的作業,此類學生一般成績還可以,但是很難進步,學習缺乏主動性、方向性。
問題表現:
1、課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,只是跟隨別人在學習。
2、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,沒有自主意識。
3、沒有明確的目的,沒有計劃,很少能完成學習任務。
原因分析:
1、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自主意識缺失。
2、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、消極的地位。
3、不善于獨立思考,缺乏主動性。
解決方案:
1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,激發學習興趣。
2、明確學習目標,重塑學習動力。
3、培養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。
苦學無效
無效是學習中的一個“老大難”問題。很多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,但學習效果卻不佳,似乎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學習效果并不成正比。這種現象長時間得不到解決,慢慢的會使本來勤奮刻苦的學生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,對學習失去興趣,產生逆反心理,久而久之從“不會學”變得“不愛學”或“厭學”。
事實上,真正影響學習效率的并不是學習時間的長短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針對長、中、短期學習的周密計劃,缺乏對學習時間的精細管理,甚至正是因為不善于休息,不會勞逸結合而導致了效率低下。
問題表現:
1、對知識生搬硬套,不能變通運用。
2、習慣機械記憶,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內化。
3、在課外花的功夫不少,但考試分數始終不上不下。
原因分析:
1、 無計劃:學習盲目、漫無目的,沒有詳細的規劃,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學到哪就是哪,完全沒計劃。
2、 無方法:不會安排時間,不會利用黃金時間,不懂得勞逸結合,造成學習上過多的無效勞動。
3、 無規律:學習僅憑一時的熱情和興趣安排,導致時間上的無謂浪費。
解決方案:
1、制訂計劃,使學習目標清晰可見,學習時間有章可循。
2、掌握方法,把握學習的黃金時間,合理、高效利用時間,利用有效的時間高效地學習。
3、形成規律,固定學習時間,勞逸結合,高分回報。
知識生疏
學生需要掌握的大量知識都是以記憶性的為主,中小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有很多,比如:字詞、文學常識、英語單詞、數學公式、物理原理、化學元素等等。如果這些學過的知識都記不住、背不牢,成績不理想就是必然的結果。知識生疏導致做題和考試時出錯點多,這些又反過來嚴重地影響學習情緒,認為學習高深莫測,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思想包袱和對學習的恐懼心理。
問題表現:
1、做題出錯率多,考試成績落后。
2、教材的知識點70%都不熟或者不懂。
3、學習缺乏主動性,做習題只能簡單地照搬模仿。
原因分析:
1、不善鞏固,學過的東西容易忘記。
2、缺乏記憶的技巧,只知道死記硬背,導致記憶的內容不深刻,不牢固。
3、不懂得在學習過程中分析總結。
解決方案:
1、查漏補缺,快速建立知識系統。
2、找到規律,輕松熟記知識模塊。
3、名師點津,強化鞏固記憶效果。
突破瓶頸
所謂“瓶頸”就是不論你是否一如既往的認真學習或者更加努力地學習,成績總是停留在一個分數上不動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瓶頸,它是學習曲線當中必然出現的階段,此時,要積極地面對問題,解決問題。切忌灰心喪志,消極應對,否則成績很可能停滯不前,最終導致失去學習動力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
問題表現:
1、學習時間拉長,成績卻不見提升。
2、做題準確率急劇下降。
3、對學習產生了“膩煩”情緒。
原因分析:
1、心理壓力過大,學習方法有誤。
2、思維形成定式,導致學習效率低下。
3、單一學習模式,產生學習疲勞。
解決方案:
1、調整心態,傳授學習方法和技巧。
2、調節思維,提高學習效率。
3、變換學習模式,對抗學習疲勞。
應試緊張
面臨考試,考生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、焦慮情緒,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。適度的焦慮對考生有利無害,俗語說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”,適度的焦慮能使人提早應對,振奮精神。然而過度焦慮就會影響正常的思維,甚至伴隨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,如頭痛、心慌,出冷汗等,嚴重影響考試的發揮。
問題表現:
1、臨考前恐懼感:出現焦慮、煩躁、失眠、腸胃不適等狀況。
2、考試焦慮:如出現心跳加快、驚慌、反應遲鈍、思路中斷、斷電等現象,思維的變化、速度受阻,意亂心慌,甚至冒冷汗,暈厥或休克等。
原因分析:
1、學習不扎實,考試沒有把握,怕考試失敗有負家長的期望。
2、前次考試失敗的陰影還罩在心頭,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。
3、害怕考不上好的學校自尊心受挫,壓力過大。
解決方案:
1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、應試動機。
2、掌握應試技巧,在實力上增強自信心。
3、引導學生“戰略上藐視敵人,戰術上重視敵人”,進行積極的心態調整。
貪玩厭學
對學習總是維持三分鐘熱度,難以保持長久的熱情,比如,遇到自己感興趣的、容易的學習內容,就學的很有勁頭;遇到不感興趣的、有難度的內容,立刻就失去了耐心。這也就是不少家長抱怨自己家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,但就是沒耐性,做事總是虎頭蛇尾,半途而廢,拿不到好成績的原因。
問題表現:
1、喜歡做小動作,如抖腿,轉筆等。
2、缺乏耐力與毅力,不能靜下心寫作業。
3、學習有惰性,缺乏自我控制能力。
原因分析:
1、家長過度溺愛,孩子任性、貪玩,意志未能從小鍛煉。
2、在學習上怕吃苦,總希望能投機取巧走捷徑。
3、缺乏自控力,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擾。
解決方案:
1、樹立學習榜樣,給學生一個心理上的學習目標。
2、興趣教學,培養對學習長久的熱情。
3、創設疑難情境,在磨礪中培養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。
粗心大意
有的家長常說:我孩子挺聰明的,哪樣都行,就是有點粗心。粗心馬虎不是學習應有的態度,有不少學生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錯失了理想學校。粗心馬虎,歸根結底是習慣養成的問題。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考試時心里一緊張,粗心、馬虎的問題又升級了,考試分數當然大受影響。即使是再聰明的孩子,也會因為粗心大意而丟分數,影響到學習成績。
問題表現:
1、寫做、做題、閱讀時馬馬乎乎,敷衍了事。
2、平時寫作業不認真,經常是大錯不犯,小錯不斷。
3、考試時焦慮急躁,經常漏題、做錯題。
4、做事沒有計劃性,經常一邊學習,一邊想著其他的事。
原因分析:
1、缺乏興趣,導致注意力不集中。
2、缺乏耐性,自我控制能力差。
3、思想渙散,思維跳躍幅度大。
4、學習態度不端正,缺乏責任心。
解決方案:
1、激發學習興趣,在快樂的氛圍里學習。
2、定制學習計劃,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。
3、專項注意力訓練,培養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。
4、端正學習態度,增強課業責任感。
思維呆板
有的平時挺勤奮好學的學生,學習的效果卻不是很顯著,他們可能更多的是被動、機械的接受知識的灌輸,比如:筆記記的很好,老師講什么就記什么,規定學什么就做什么,規定怎么做就怎么做,等等。學習是有規律、有竅門可循的,缺乏思路,不善于思考,即使再埋頭苦學,也是效果甚微,或者徒勞無功。
問題表現:
1、背書時傾向于死記硬背。
2、做題思維單一,刻意鉆研題目,死摳細節。
3、不知道怎么運用知識點,往往感覺學會了,但一考試就蒙了。
原因分析:
1、老師講什么就記什么,不會主動思考,對學習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
2、迷信書本,參考書、練習冊和參考答案,缺乏自己思考問題,分析問題的能力。
3、思維方式呆板單調,不會多角度、全方位地思考問題。
4、被定式思維所束縛,不能融會貫通、舉一反三。
解決方案:
1、主動思考,學會分析解決問題。
2、廣開思路,找到解題突破點。
3、敢于質疑,多問幾個為什么。
眼高手低
這種現象反映出學生知識掌握的不牢固,也反映出學生不精良的學習習慣和作風。經常性的一做就錯會嚴重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。
問題表現:
1、感覺一看就會,做題一做就錯。
2、考試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相差很大。
3、不知道錯在哪了,經常無辜的丟分漏分。
原因分析:
1、做題時粗心大意,盲目求快,錯誤率高。
2、思路局限,面對難題找不到思路,容易陷入思維定式。
3、做題只關注答案,不懂得分析和總結解題過程。
4、不善于從錯誤中分析總結經驗教訓,導致相同的題目一錯再錯。
解決方案:
1、認真仔細,重視作題的步驟。
2、重視過程,不要只關注答案。
3、掌握方法,提高解題正確率。
4、吸取教訓,防止一錯再錯。
情緒波動
這類學生大多數平時學習不錯,做練習也答的不錯,但往往一到考試就出狀況,考試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出入很大。事實上,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出在學習心理和應試技巧上。
問題表現:
1、 興趣和情緒容易變換,不喜歡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學習。
2、 考了高分后,驕傲自滿;考了低分后,焦慮不安、自卑、迷茫。
3、 自怨自艾,沉浸在學習失敗中不能自拔。
原因分析:
1、思想壓力過大,導致在考場上過于緊張,發揮失常。
2、缺少應變能力,遇到生疏的難題時束手無策。
3、學習心態不佳,太過于看重考試分數。
4、學習中遇到困難不善尋求幫助,總是自己鉆牛角尖。
解決方案:
1、釋放壓力,樹立正確的學習觀。
2、穩定情緒,正常發揮知識水平。
3、調整心態,積極面對學習困境。
4、把握節奏,從此告別學習疲勞。
上課走神
上課走神,就會造成知識疏漏。很多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就是因為思想渙散,課堂上注意力經常不集中,所以導致基礎薄弱、知識生疏等等一系列學習問題。
問題表現:
1、課上精力無法集中,開小差。
2、寫作業的過程中常出現“神游”現象。
3、在課堂上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,不積極參與同學討論。
原因分析:
1、之前學過的知識沒有消化好,跟不上課堂進度。
2、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訓練,所以思想渙散,易受外界打擾。
3、老師教學方式呆板、枯燥,導致學生興趣注意點轉移,無心聽課。
解決方案:
1、生動講,巧抓學生興趣點,吸引學習好奇心。
2、專心聽,老師一對一解疑難,集中學習注意力。
3、敢于問,師生合作交流,共同提高課堂效率。
4、重點記,課堂勤記筆記,上課不再開小差。
口語強化
語言的更深含義是一種工具,而不僅僅是一種知識。學習英語最重要的的目標就是使其真正成為溝通的一門技能,一門工具。因而口語強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。對英語的興趣,從小培養最佳,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,使孩子形成一定的“語感”。同時,語言的學習不是速成的,更不能是隨性而學,需要不斷的積累、聽說訓練,才能強化口語,避免欲速而不達成為“聾啞英語”。
問題表現:
1、上課有如和尚敲木魚——念念有詞,卻不知所云。
2、表述詞不達意,語境理解錯誤。
3、不注意實用功能語言來表述,只是簡單的英語單詞拼湊。
原因分析:
1、缺乏口語練習情景,機械性朗讀。
2、對英美文化背景知知甚少,只是簡單的膚淺記憶。
3、貪多務得,違背循序漸進的常理。
解決方案:
1、上課時間充分把握,營造良好口語環境。
2、掌握一定文化背景、自然常識,增加閱讀量。
3、聽說同步,由易而難,強化邏輯訓練。
作文突擊
所謂作文,即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思想、看法、觀點表達出來,對外所呈現的是一個人豐滿鮮活的內心世界。作文在語文這一科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不僅體現在分值上的偏重,更能體現出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水平。作文突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閱讀、積累,是必不可少的功課。同時,更要養成思考的好習慣。
問題表現:
1、寫作時感覺無話可寫,沒有內容。
2、行文結構混亂,前后不搭。
3、 言之無物,看似華麗,實則容洞。
原因分析:
1、平時不注重素材的積累,寫起來如履薄冰。
2、對文章基礎結構知識一知半解。
3、 缺乏生活體驗,對周圍的人和事缺少細心的觀察。
解決方案:
1、 制訂讀書計劃,有計劃的閱讀,不斷擴展知識面。
2、閱讀和背誦結合起來,廣泛積累語言素材。
3、 多練筆、常堅持,抒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懷。
4、摘抄詞語、警句、俗語、名人名言、精彩語段,提煉情節梗概。
全優拔高
全優拔高一般指的是學生成績較好,基礎知識扎實,不滿足現狀,希望再上臺階,或者是高分段學生,各科分數都保持在中上游,需要維持現狀,鞏固高分。優中拔優本來就十分不易,成績質的提高更有一定的難度,在這個階段,需要老師及時指引、點撥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積極作用。
問題表現:
1、分數有起伏,需要找出起伏原因,達到持續高分。
2、難點突破困難,總是在中上等徘徊。
3、某一學科成績越來越差,信心越來越低。
原因分析:
1、教師教育方式方法與學生不匹配。
2、基礎知識未吃透,有時眼高手低。
3、學習自信心受影響,學習能力減弱。
解決方案:
1、匹配適合的一對一輔導教師。
2、潛能開發,提高學習自信心。
3、課后監督管理,全程跟蹤,夯實基礎。